"vandalism" 是一个名词,指 故意破坏或损毁他人财产的行为,通常用于描述不道德或违法的破坏行为。其常见用法包括:
描述破坏行为(如涂鸦、砸窗等)。
法律或社会语境中强调责任归属。
搭配动词或形容词,如“commit vandalism”(实施破坏)或“senseless vandalism”(无意义的破坏)。
核心含义:
"vandalism" 源于 "vandal"(汪达尔人,历史上一支以破坏著称的日耳曼部落),现指 故意破坏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行为,通常出于恶意、泄愤或无意义的破坏冲动。
同义词:
destruction(破坏)、sabotage(蓄意破坏)、defacement(损毁外观)。
作为名词:
单独使用,描述行为本身:
"Vandalism in the park has increased recently."(公园内的破坏行为最近有所增加。)
搭配动词或形容词,强调行为性质:
"The police arrested several suspects for committing vandalism."(警方逮捕了多名涉嫌破坏的嫌疑人。)
"The act of smashing windows was a clear case of vandalism."(砸窗行为显然是破坏行为。)
法律语境:
在法律文件中,"vandalism" 可能作为具体罪名(如“破坏财产罪”),需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
社会语境:
常用于新闻报道或公共讨论,批评不负责任的破坏行为:
"Social media users condemned the vandalism of historical monuments."(社交媒体用户谴责了对历史纪念碑的破坏。)
动词搭配:
commit vandalism(实施破坏)、report vandalism(举报破坏)。
形容词搭配:
senseless vandalism(无意义的破坏)、graffiti vandalism(涂鸦破坏)。
短语:
act of vandalism(破坏行为)、case of vandalism(破坏事件)。
描述具体行为:
"The vandalism of the bus stop included spray-painted slogans and broken glass."(公交站的破坏行为包括喷漆标语和碎玻璃。)
强调后果:
"Vandalism at the school resulted in thousands of dollars in repairs."(学校的破坏行为导致数千美元的维修费用。)
社会反思:
"Some see graffiti as art, but most consider it vandalism."(有人认为涂鸦是艺术,但多数人认为这是破坏。)
历史渊源:
"Vandal" 一词源自 5 世纪汪达尔人入侵罗马,因烧杀抢掠而留下“破坏者”的负面形象。现代英语中,"vandalism" 继承了这一贬义,强调行为的非建设性和破坏性。
使用场景:
在描述破坏行为、法律案件或社会批评时,优先使用 "vandalism"。
替代表达:
若需弱化语气,可用 "damage"(损坏)或 "destruction"(破坏),但需注意语义差异。
法律谨慎:
在正式法律文件中,需确认当地法律对 "vandalism" 的具体定义(如是否包含轻微涂鸦)。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 "vandalism" 一词,避免因语境不当导致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