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termination”意为“共同决定权;共同决策权”,是一个政治、经济与管理领域的专业术语,通常用于描述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的制度或机制。其用法主要体现在法律、政策文件、企业管理研究以及实际的企业管理实践中,用来明确员工在企业决策中的权利和地位。
“codetermination”源自拉丁语前缀“co-”(共同)和英语单词“determination”(决定),直接翻译为“共同决定权”或“共同决策权”。它指的是在企业或组织中,员工通过一定的机制(如员工代表参与董事会、员工委员会等)参与企业决策过程的权利。这种制度旨在平衡企业所有者(或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和民主化程度。
1、 法律与政策文件:
在一些国家(如德国),“codetermination”被写入法律,明确规定了员工在企业决策中的权利和参与方式。例如,德国的《共同决定法》(Mitbestimmungsgesetz)就规定了大型企业必须设立员工代表参与的监事会,员工代表在监事会中拥有一定的投票权。
2、 企业管理研究:
在学术研究中,“codetermination”常被用作分析企业治理结构、员工参与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变量。研究者可能会探讨共同决定权对企业创新、员工满意度、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影响。
3、 企业管理实践: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实施“codetermination”制度的企业可能会设立员工委员会、员工代表会议等机构,让员工能够就企业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机构可能会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人事政策、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决策过程。
4、 新闻报道与评论:
在新闻报道中,“codetermination”可能被用作描述某个企业或行业在员工参与决策方面的实践或趋势。评论家可能会就共同决定权制度对企业发展的利弊进行讨论和分析。
德国企业案例:在德国的一些大型企业中,如汽车制造商或钢铁企业,员工代表在监事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能够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过程,如投资计划、高层人事任命等。这种制度体现了“codetermination”的核心思想,即员工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
学术研究:一项关于“codetermination”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发现,在实施共同决定权制度的企业中,员工满意度和生产效率通常更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