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adite”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引渡(某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受审判或服刑)” 。在用法上,它通常采用被动语态结构“be extradited to...”,表示某人被引渡到某个地方;也可用于主动语态,结构为“extradite sb. to...”,但相对较少见。
“extradite”主要与法律和国际关系相关,指的是将一个被指控或被判刑的人从其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移交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以便在该国或地区接受审判或服刑。例如,一个犯罪嫌疑人在A国犯罪后逃到了B国,A国可能会要求B国将该嫌疑人引渡回A国,此时就会用到“extradite”这个词。
被动语态用法:这是“extradite”最常见的用法。结构为“be extradited to...”,其中“be”动词根据时态和主语的人称、数进行变化,“to”后面接引渡的目的地。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当描述一种常规情况、普遍规则或一般事实时使用。例如,“Criminals who commit serious crimes abroad are often extradited to their home countries.(在国外犯下严重罪行的罪犯通常会被引渡回本国。)” 这里“are extradited”表示在一般情况下,这类罪犯会被引渡。
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用于描述过去已经发生的引渡行为。例如,“The suspect was extrad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last year.(这名嫌疑人去年被引渡到了美国。)” 表明过去某个时间点,嫌疑人被引渡这一动作已经完成。
将来时被动语态:表示未来某个时间会发生引渡行为,常见结构有“will be extradited”“is going to be extradited”等。例如,“He will be extradited to France as soon as the legal procedures are completed.(一旦法律程序完成,他将被引渡到法国。)”
主动语态用法:相对较少见,结构为“extradite sb. to...”,主语通常是执行引渡行为的机构、组织或国家。例如,“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extradite the fugitive to the country where the crime was committed.(政府决定将这名逃犯引渡到犯罪发生地国家。)” 不过在正式的新闻报道或法律文件中,被动语态更为常用,以突出被引渡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