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ity”是名词,意思是“道德;道德观;品行;美德”,可用于描述个人、群体或社会的道德状况、原则、行为等,在句子中可作主语、宾语等,常见搭配有“a sense of morality”(道德感)、“morality education”(道德教育)等。
道德:指社会所认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用于判断行为的对错、善恶。例如,在大多数文化中,诚实、善良、尊重他人等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而欺骗、偷窃、伤害他人等则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morality”可以涵盖这些抽象的道德准则。
道德观:代表个人或群体对道德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不同的个体或文化可能具有不同的道德观。比如,一些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这种差异就体现在各自的道德观上,“morality”可用于表达这种观念层面的内容。
品行;美德:侧重于描述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morality”可以用来称赞某人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如“He is a man of high morality.”(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作主语:在句子中,“morality”可以作为主语,表示所讨论的道德主题或概念。
例如:“Morality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human society.”(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句中,“morality”作为主语,阐述了道德在社会中的地位。
作宾语:可以充当动词的宾语,说明动作的对象是关于道德的。
例如:“We should always uphold morality.”(我们应该始终维护道德。)这里“uphold”(维护)是动词,“morality”是其宾语,表达了维护道德这一行为。
常见搭配
a sense of morality:表示“道德感;是非感”。例如:“Children need to develop a sense of morality from an early age.”(孩子们需要从小培养道德感。)
morality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例如:“School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morality education.”(学校应该更加重视道德教育。)
public morality:指“公共道德;社会公德”,涉及在公共场合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例如:“It's our duty to observe public morality.”(遵守公共道德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