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oke”意为“激起;引发;挑衅;激怒”,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其常见用法包括直接接宾语(如具体事物、抽象概念、人等),以及用于一些固定搭配和句式中。
“provoke”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激起;引发:常指引发某种情绪、反应或行为,这种引发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例如,His joke provoked a lot of laughter.(他的笑话引发了很多笑声。)这里就是引发了“笑声”这一反应。
挑衅;激怒:侧重于故意引起对方的愤怒或敌意。例如,Don't provoke the dog, it might bite you.(别去挑衅那只狗,它可能会咬你。)这里表示故意去招惹狗,可能会让它生气。
接具体事物作宾语:
表示引发某种具体的事件或现象。例如,The storm provoked a power outage.(暴风雨引发了停电。)这里“暴风雨”是具体事物,引发了“停电”这一事件。
接抽象概念作宾语:
常用来表示引发某种抽象的情绪、想法或行为。例如,His criticism provoked a heated debate.(他的批评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批评”引发了“辩论”这一抽象的行为。
接人作宾语:
表示激怒或挑衅某人。例如,Don't provoke him, he's in a bad mood.(别去激怒他,他心情不好。)这里就是提醒不要去激怒“他”这个人。
“provoke”作不及物动词时,通常表示“挑衅;惹事”。例如,The dog started to provoke by barking loudly.(那只狗开始大声吠叫以挑衅。)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更多时候还是作及物动词使用。
provoke sb. into doing sth.:表示“激怒某人做某事;引发某人做某事”。例如,His rude remarks provoked me into losing my temper.(他粗鲁的言论激怒了我,让我发了脾气。)
provoke a reaction/response:表示“引发反应;激起回应”。例如,The new policy has provoked a mixed reaction from the public.(新政策引发了公众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