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irin”是英语中常见的药品名词,指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其用法多样,可用于缓解疼痛、退烧、抗炎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具体用法因用途而异,包括口服剂量、频率以及是否与其他药物联用等,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
“aspirin”的中文意思是“阿司匹林”,这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它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最初是从柳树皮中提取的水杨酸衍生而来,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缓解疼痛
用途:阿司匹林可以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痛经等。
用法:一般成人一次服用300 - 600毫克,根据疼痛程度,每4 - 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但24小时内服用总量不宜超过2400毫克。例如,当一个人因感冒引发头痛时,可以按照这个剂量和频率服用阿司匹林来缓解头痛症状。不过,对于儿童疼痛的治疗,剂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通常需要咨询医生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退烧
用途:当人体因感染等原因出现发热症状时,阿司匹林可以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而发挥解热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出汗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
用法:成人退烧的常用剂量与缓解疼痛相似,也是一次300 - 600毫克,必要时可间隔4 - 6小时重复用药,但24小时不超过2400毫克。不过,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使用阿司匹林退烧需要格外谨慎,现在一般不推荐儿童使用阿司匹林来退烧,以避免可能出现的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等风险。
抗炎
用途: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减轻炎症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用法:在抗炎治疗中,阿司匹林的剂量相对较大。治疗风湿热时,成人初始剂量一般为每日3 - 4克,分3 - 4次服用;待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剂量也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由医生来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方案。而且,长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炎治疗时,需要注意监测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预防心血管疾病
用途: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用法: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家族史等)的人群,医生可能会建议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一般推荐的剂量为每日75 - 150毫克,通常为肠溶片,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服用时间最好在早餐前半小时,这样可以保证药物在空腹状态下快速通过胃进入小肠,更好地吸收,同时也能减少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使用前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