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tise”主要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作为名词时,意为“榫眼;凹槽”,是木工中一种特定的结构部件;作为动词时,意为“在……上开榫眼;将……制成榫眼状”,描述的是制作榫眼这一动作过程。其用法在木工、建筑等领域的专业文本中较为常见,也可能会在一般性描述涉及木工工艺的内容里出现。
含义:“mortise”作为名词,指的是在木料或其他材料上开凿出的一个方形或长方形的孔洞,用于插入与之相匹配的榫头(tenon),从而形成一种牢固的连接结构,这种连接方式在木工工艺中非常常见,被称为榫卯连接(mortise and tenon joint)。
例句
The carpenter carefully measured and cut the mortise to ensure a perfect fit with the tenon.(木匠仔细测量并切割了榫眼,以确保与榫头完美契合。)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urniture, the mortise and tenon joint is a fundamental and highly respected technique.(在中国传统家具中,榫卯连接是一种基础且备受推崇的技艺。)
含义:当“mortise”作为动词使用时,意思是“在……上开榫眼;将……制成榫眼状”,即通过工具在材料上创造出榫眼这一结构,以便后续与榫头进行连接。
例句
The worker used a special chisel to mortise the wooden beam.(工人使用一把特殊的凿子在木梁上开榫眼。)
It's important to mortise accurately to maintain the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the frame.(准确地开榫眼对于保持框架的结构完整性非常重要。)
木工行业:在木工制作过程中,无论是制作家具、门窗还是建筑结构,榫眼和榫头的连接方式都是常用的,因此“mortise”这个词在木工专业术语中频繁出现。木工师傅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精确地制作榫眼和榫头,以确保连接牢固、结构稳定。
建筑领域:在一些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中,榫卯连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以实现构件之间的连接和固定。此时,描述建筑构件的连接方式和制作过程时,就会用到“mortise”这个词。
教学与学术研究:在木工技术教学、建筑史研究等相关领域,“mortise”也是不可或缺的词汇,用于阐述榫卯连接这一传统工艺的原理、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