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locutor”是名词,意为“对话者;谈话者;参与交谈的人”,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常用于描述对话场景中的人物。
“interlocutor”源自拉丁语,基本含义是“在对话中的人”,即参与对话、交谈的双方或多方中的某一方。它强调的是在交流过程中,主动或被动参与言语互动的个体。例如,在一场商务谈判中,双方代表都可以被称为“interlocutor”;在一场朋友间的闲聊里,参与聊天的每一个人也都是“interlocutor”。
作主语:当“interlocutor”在句中作主语时,句子结构通常是“主语 + 谓语 + 其他成分”,表示“对话者做了什么”。
例如:The interlocutor raised an important question.(对话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个句子中,“The interlocutor”是主语,表示执行“提出(raised)”这个动作的人。
作宾语:当它作宾语时,句子结构可能是“主语 + 谓语 + interlocutor + 其他成分”,表示某个动作的对象是“对话者”。
例如:We should respect our interlocutors.(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对话者。)这里“our interlocutors”是“respect(尊重)”这个动作的对象,作宾语。
常见搭配:
“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sb.”(与某人交谈),此时sb.就可以是“interlocutor”。例如:I had a long conversation with my interlocutor.(我和我的对话者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
“engage in a dialogue with sb.”(与某人进行对话),sb.同样可以是“interlocutor”。例如:The two interlocutors engaged in a heated dialogue.(这两位对话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对话。)
“interlocutor”这个词多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如学术讨论、商务谈判、国际会议等。在这些场景中,人们需要准确描述参与对话的人员。例如:
In the international summit, the lead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cted as the main interlocutors.(在国际峰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领导人充当了主要的对话者。)
During the academic seminar, the scholars exchanged ideas with their interlocutors.(在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与他们的对话者交换了想法。)
而在日常口语交流中,人们更常用“speaker(说话者)”“talker(交谈者)”等较为简单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