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sis”是一个医学和心理学术语,指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相对较轻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能意识到自身问题,但难以自我克服。其用法多样,可在医学、心理学专业语境以及日常非正式表达中出现,描述个人心理状态或心理疾病相关情况。
“neurosis”源自希腊语“neuron”(神经)和“osis”(表示异常状态或疾病的后缀),意为神经官能症,现在也常被翻译为神经症。它并非一种单一的心理疾病,而是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神经衰弱等多种类型。患有神经官能症的人,通常没有明显的生理病变,但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症状,如焦虑、抑郁、强迫思维或行为、睡眠障碍、身体疼痛但无明确器质性原因等。与精神病相比,神经官能症患者一般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认知或行为失控,但会因这些症状而感到痛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医学和心理学专业语境
作为疾病名称:在医学和心理学文献、研究报告以及专业诊断中,“neurosis”被用来准确描述这类心理障碍。例如,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的前几版中,就使用了“neurosis”相关概念对各种神经官能症进行分类和描述。不过,在最新版DSM - 5中,这一术语的使用有所减少,更多采用了具体的疾病诊断名称,如焦虑障碍、强迫及相关障碍等,但“neurosis”的概念在专业领域仍有其历史和理论价值。
学术讨论:在学术研讨会、论文发表等场合,学者们可能会使用“neurosis”来探讨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比如,有学者可能会发表关于“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早期干预策略”的论文,深入研究如何对这类心理障碍进行早期识别和有效治疗。
日常非正式表达
描述个人心理状态: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有时会用类似“neurosis”的概念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处于一种焦虑、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的状态,尽管这种表达可能不够专业和准确。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说:“我最近感觉有点神经质(neurotic tendency),总是担心一些小事。”这里“neurotic”(与“neurosis”相关的形容词)就是用来形容一种类似神经官能症的心理状态。
文学作品或影视台词: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等创作中,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或展现情节冲突,也可能会用到“neurosis”相关词汇。比如,在一部心理题材的电影中,主角可能因为长期的压力而出现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台词中可能会提到“他似乎陷入了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困境”,以此来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内心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