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math”主要意思是“后果;余波;创伤后时期”,常用来描述某个事件(尤其是负面事件)发生后随之而来的状况或影响。在用法上,它主要作名词,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宾语等成分,一般不用于进行时态,也不存在固定搭配的动词短语,但可以与介词“in the”“of”等搭配使用。
后果;余波:指某个事件(通常是不愉快或具有破坏性的事件)发生后紧接着出现的一系列情况或影响。例如,一场战争结束后,国家的经济重建、社会秩序的恢复等都属于战争的“aftermath”(余波、后果)。
创伤后时期:有时也用于描述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的一段时间,侧重于强调事件带来的心理或情感上的后续影响。不过,这种用法相对较少一些,更常见的是表示事件产生的直接后果或影响。
词性:“aftermath”是一个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等成分。
作主语:The aftermath of the earthquake was devastating.(地震的余波极具破坏性。)这里“aftermath”作为句子的主语,表示地震发生后随之而来的状况。
作宾语:We are still dealing with the aftermath of the financial crisis.(我们仍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后果。)在这个句子中,“aftermath”是动词“dealing with”的宾语,表明应对的是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后续情况。
时态:由于“aftermath”是名词,不存在时态变化,但它所描述的事件通常与过去发生的事件相关,句子整体时态可能会根据上下文使用过去时、现在时或将来时等。例如,描述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后果时,常用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而讨论正在应对的后果时,则可能用现在进行时。
搭配:
“in the aftermath of...”是常见的搭配,表示“在……的余波中;在……之后”。例如,In the aftermath of the hurricane, many people lost their homes.(飓风过后,许多人失去了家园。)
“the aftermath of...”结构,直接引出产生后果的事件,如前文所举的关于地震、金融危机等例子。
注意事项:
“aftermath”一般不用于进行时态,因为它是一个名词,不存在动作正在进行的概念。
它没有固定搭配的动词短语,使用时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和语法规则,选择合适的动词与之搭配,如“deal with”(应对)、“examine”(研究、审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