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ity”是名词,意为“匿名;无名;身份不公开”,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用于描述不透露个人身份的情况或强调某人身份未被公开的状态。
“anonymity”源于形容词“anonymous”(匿名的;无名的;不具名的),它主要指一个人或事物不被识别、身份不被公开的状态。在当今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社会中,“anonymity”常常与网络活动、隐私保护等相关联。例如,当人们在互联网上使用化名或隐藏真实身份进行交流、发表观点时,就处于一种匿名(anonymity)的状态。
作主语:在句子中,“anonymity”可以作为主语,表示一种抽象的概念或状态。例如:
“Anonymity allows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freely without fear of retaliation.”(匿名使人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用担心遭到报复。)在这个句子中,“anonymity”是主语,描述了一种允许人们自由表达观点的状态。
作宾语:它也可以作为宾语,接受动词或介词的动作或影响。例如:
“He values his anonymity and doesn't want to be recognized in public.”(他珍视自己的匿名状态,不想在公共场合被认出来。)这里“anonymity”是“values”的宾语,说明他珍视的对象是匿名这种状态。
“In some online forums, users can post comments under the cloak of anonymity.”(在一些在线论坛上,用户可以在匿名的掩护下发表评论。)“anonymity”是介词“under”的宾语,构成介词短语,说明用户发表评论时所处的状态。
与介词搭配:常与“in”“under”等介词搭配使用,如“in anonymity”(在匿名状态下) 、“under the cloak of anonymity”(在匿名的掩护下) 。例如:
“She lived in anonymity for years, avoiding any public attention.”(她多年来一直过着匿名生活,避免任何公众关注。)
“Criminals often operate under the cloak of anonymity on the dark web.”(罪犯经常在暗网的匿名掩护下进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