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mid”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肿胀的;浮肿的;膨胀的;夸大的;浮夸的”。该词在描述生理状态时多与身体部位肿胀相关,在文学语境中可形容文风或表达方式过于夸张。其用法遵循形容词规则,可作定语或表语,但现代英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正式或文学性文本。
生理状态:指身体某部分因液体潴留、炎症或其他原因而肿胀,例如“a tumid ankle”(肿胀的脚踝)。
文学表达:形容文风或表达方式过于夸张、冗长或缺乏实质内容,例如“a tumid style of writing”(浮夸的写作风格)。
词性:形容词(adjective)。
语法功能:
定语:修饰名词,例如“a tumid tumor”(肿胀的肿瘤)。
表语:与系动词连用,例如“His face became tumid after the injury.”(受伤后他的脸肿了起来)。
搭配对象:
生理部位:ankle(脚踝)、leg(腿)、face(脸)等。
抽象概念:style(风格)、prose(散文)、speech(演讲)等。
生理肿胀:
“The patient’s arm was tumid due to the allergic reaction.”(患者因过敏反应手臂肿胀。)
“Her eyes were red and tumid from crying all night.”(她因整夜哭泣,眼睛又红又肿。)
文学夸张:
“The poet’s tumid metaphors obscured the simplicity of his message.”(诗人的夸张比喻掩盖了其信息的简洁性。)
“Avoid tumid phrases in formal writing.”(正式写作中应避免浮夸的措辞。)
使用频率:现代英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正式或文学性文本。日常交流中可用“swollen”(肿胀的)或“puffy”(浮肿的)替代生理含义,用“overblown”(夸大的)或“bombastic”(浮夸的)替代文学含义。
同义词辨析:
swollen:更常用,指因液体或气体聚集导致的肿胀,例如“swollen gums”(肿胀的牙龈)。
puffy:强调柔软或松弛的肿胀,例如“puffy eyes”(浮肿的眼睛)。
overblown:指过度夸张或不切实际,例如“overblown claims”(夸大的声明)。
bombastic:强调语言或风格的浮夸,例如“bombastic rhetoric”(浮夸的言辞)。
词源:源自拉丁语“tumidus”,意为“swollen”(肿胀的)。
派生词:
tumidity(名词):肿胀状态或夸张风格。
tumidly(副词):以肿胀或夸张的方式。
医学文本:描述病理症状时可用“tumid”,但需结合具体语境。
文学批评:分析作品风格时可用“tumid”形容冗长或缺乏实质的表达。
日常交流:优先使用更常见的同义词,避免因生僻词汇造成理解障碍。